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血色河山 > 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染大武汉(四)

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染大武汉(四)

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染大武汉(四) (第1/2页)

1937年初,史迪威来到了中国出任驻华武官。正好在北平赶上了日本发动的“芦沟桥事变”,在北平他目睹了日军的残暴,也目睹了中国军队的落后现状。今年春节刚过,史迪威就来到了武汉,这里的一切都使他那饱受西方熏陶的大脑混乱不堪。他觉得自己眼中这个神秘古国和日本之间的这场战争,就像他第一眼看见武汉一样扑朔迷离。混乱的码头、街区,拥满成千上万像热锅上蚂蚁一般的人们。大小官吏、投机商人、难民拥挤在一队队即将赴死的军人和宣传救国的热血人士之中。在这里,他既能看到一种不屈民族所固有的献身精神和充沛的精力,也能看到一幕幕令人沮丧的懒散和冷漠。虽然他断断续续的在中国呆了20多年,但他还是认为,要了解中国,解开其中错综复杂的国情,比学说中国话还要更加的困难。
  
  但聪明、固执的史迪威不会裹足不前,他充分利用自己在中国20余年的经历,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,从武汉城到前线战场,从战略的大后方到日军的占领区,他到处走,到处看,到处问。政府官吏、新闻记者、中日双方将领都是他重点盯住的目标,而普普通通的中国百姓、士兵、学生也是他谈话的对象。他思索着、观察着、探寻着这场战争的方方面面,预测着中国遥远的未来。自然,他也在琢磨着中国人所做出的这种牺牲,对他的祖国美利坚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。
  
  他巧妙的利用罗斯福对中国战场的关注,不断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报告发给罗斯福,希望总统先生尽快改变对华政策,全力帮助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。可是目前国内的态度让他感到了心恢意冷,他给国内的妻子写了信,提出了打算离职引退的想法。可是最近武汉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在共产党的宣传下,武汉军民又重新振作了精神。就在这一刻,他改变主意了。他要留在中国,起码他要看看中国人将在武汉能干出什么来。
  
  今天,在黄鹤楼遇到的那几个青年军官,给史迪威流下了很深的印象。他知道在中国军队中不乏这样的热血青年,但是在中国军队落后的体制下,即使有这样充满热血的年轻人,中国军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战胜日本人。虽然这次蒋委员长调集了上百万的军队,也很难挡住日本人的进攻。史迪威承认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劳的士兵,但落后的训练手段和落后的武器装备,让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败给了日本人。史迪威坚信如果给他们最先进的美式训练,在配备上先进的美式装备,中国军队一定可以战胜日本军队的。为此,他多次向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建议,但这些建议如今都石沉大海了,但史迪威并没有放弃希望,他知道总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回意识到这一点的。
  
  7月7日一天天的临近了,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,尤其是从北方逃难来到武汉的人,实在是刻骨铭心。虽然日本的飞机还是时常空袭武汉,虽然武汉三镇还像往日一样繁华、混乱,但一股股抗日救亡的热浪却在冲击着失败的沮丧,在城中滚滚翻腾。7月4日,国民政府明令全国:从1939年起,将每年7月7日定为抗战建国纪念日。从此,中国又多了一个纪念日,一个记载着耻辱、激励国人奋起的纪念日。这在武汉、在全国,当时就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。
  
  为唤起国人、声援抗战,也显示中国共产党对抗日统一战线的支持,周恩来、郭沫若等中国共产党人,筹划在武汉发起一场救亡宣传、献金支援抗战的活动。消息一经传出,立刻就赢来了国民党左派、进步人士、社会贤达的同声响应,国民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支持。很快,筹划活动进入最后的阶段。一连数日,设在汉口日租界90号的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那幢灰色的3层小楼,终日门庭若市,热闹异常。
  
  政府的主战姿态,军民们心中对日本人的仇恨以及中国共产党、各救亡团体广泛的宣传,终于使武汉再次掀起一股炙热的抗日救亡狂潮。很快,这股大潮传向重庆、广州、西安等内地各大城市。7月7日这天,这股铺天盖地的大潮被推向了顶峰。这天上午,蒋介石慷慨激昂的抗战报告已先把火煽了起来。整个武汉倾城而动,公祭抗日烈士、游行集会、宣传演说,整个城市一片沸腾。而在这些活动中,最热闹、最感人、最激动人心的,还是武昌阅马场的武汉各界献金活动。前来献金、助兴的男女老幼、官吏商贾、工人农民、车夫乞丐、士兵难民,把偌大个广场围得满满登登。在这里,看不到平日官吏的虚伪、贵族的孤傲、商贩的奸诈、士兵的蛮横......,有的,只是平等和爱心。只有这时,人们才能感到平日一副麻木相的陌生人,原来血管里也在奔涌着激荡的热血,中国人的热血。只有这时,人们才能体会到每一个散发着体温的铜板的份量。良知未泯的中国人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恐怖复苏 大佬又要崩坏了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 恰似寒光遇骄阳 罗天蓝秀儿 超脑太监 我有一座恐怖屋 联盟之电竞经理 下岗灶神再就业 最强姑爷